公告 Announcement

20世紀末至21 世紀初是由「無電腦時代」進入「全電腦時代」的重要轉折關鍵,回想數十年前一般人尚不知「電腦」為何物?但在今日卻行、住、坐、臥皆離不開電腦,「數位資訊」成了當代重要命題,對各領域造成重大影響。其中頗令人注意者,即「觀念」在「數位時代」中的頻繁流動,造成「觀念」自身快速地不斷被置換與洗汰。而「觀念」作為人們行動意志的主導,更令我們有必要在這觀念「瞬生即滅」的時代,透過觀念史的研究,掌握百年來觀念之流動過程,唯有理解諸多觀念的發展,才能較好地理解為何現在藝術作品、建築設計不再那麼重視對稱與秩序,而專主於特殊造構,若不從「觀念」入手則難以解釋,若從「觀念」入手,才能發現這是由於當代人們的「審美意識」隨著以「奇」代「美」之觀念變動而產生的改變。因此唯有理解「觀念」的變動與發展,才能較好地解釋這世界的諸多行動,這正是「觀念」研究於當代之必要性所在,而這是一個觀念討論的空間 ,歡迎大家來討論並重新界義「觀念」!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執妄為真:「迷」字考


「迷」字在中國古已有之,如《易經.坤卦》:「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即指困惑、惑亂之意。而要理解「迷」的意義,可以從主體與客體去觀察。即思考「迷」的主體與客體為何?所謂「迷」,即指愛一件事物愛到迷失「理性自我」。如迷失、迷信、沉迷、迷狂、迷惑、迷亂、迷戀、痴迷、入迷等等,都是指稱「自我」的迷失狀態,即外人認為枯燥無味,但你充滿興趣與嚮往,能為這東西付出時間、金錢、健康...一切,呈現出一種失序、失控、獻身的狀態。自此,「迷者」(能為之獻身)不一定是「達人」(知道所有知識),而「達人」(知道所有知識)也不一定「迷者」(能為之獻身)。就像博學者掌握所有知識但不一定能為真理而獻身,而狂迷者雖不具所有知識甚至只是一知半解,卻能為求得真理而獻身。因此從個人在喜好該事物時是否還存在「理性的秩序自我」這點,可以去甄別是否為「迷」。什麼叫做「迷」,佛教有一個很好的說法:「顛倒迷誤,執妄為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