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中,「夜讀」作為科舉功名話語系統中一個重要象徵,代表著士子對於「光宗耀祖」與「功名利祿」的期待,更是一種「儀式」。在「夜讀儀式」中,士子不斷地在那微光燭火中,砥礪心志為求功名。
而這樣的「夜讀」到了近代,也在大學聯考話語系統中繼續被繼承而保留下來,挑燈苦讀填充了多少人的青春記憶,即使大學聯考廢除,「夜讀」傳統仍未消失,配合著多元入學,年輕學子雖不用挑燈夜戰看教科書,但卻需要挑ipad、kindle、Nook,看著非教科書以外的課外讀物來充實其他知識、常識,而「夜讀」市場也因此展現。
雖然「秉燭夜讀」出現的很早,至近代也以「電燈」取代「燭火」,但仍有人認為要保護環境、或是重溫「秉燭夜讀」之樂趣,因此再現古風。但將傳統古風搬到現代來的,除了重溫「秉燭」樂趣的人們之外,還有另一種情況,即是「貧窮」!
在我們看到「夜讀」成為一個「市場」,而各大廠平板電腦都要搶攻「夜讀市場」時,我們是否能看到「夜讀市場」外,那貧富、階級的悲歎之歌!有錢人可以用ipad、kindle、nook等「高科技閱讀技術」來執行「奢華的夜讀」,但沒有錢的貧苦地區孩童,又如何能享有如上的高檔夜讀,只能遙遠的「復古」,繼續「秉燭苦讀」!
秉燭夜讀的關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