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若是就觀察深度而言,可以分成第一層形式美,第二層寓意美,第三層觀者與被觀物之間特殊的共鳴之美;則談「美」一般而言,可以思量到三個層次即足夠。
但有趣的是,不管是在哪個層次談「美」,大部分的人會很快的指稱一種具有整體感,圓融感,和諧感的人、事、物為「美」,而具有以上特徵者正是他們認為「美」的體現;然若我們以老莊反式思維出發去「兩行」其「美」,則「美」是否可能也體現在不整體、不圓融與不和諧之人、事、物上呢?
或許我們從殘缺與斷片中,可以略略體會並掘發這種「缺陷美」的美感關鍵為何?
在殘缺與斷片中,觀者可在缺陷對象物中,馳騁自己的想像,不受拘束的為這斷片或殘缺進行圓滿想像;賦予這殘缺斷片金戈鐵馬的英雄想像,賦予這絲巾一角一個泣血動人的愛情故事;從此角度來說,雖然對象物是殘缺斷片,但觀者仍是為這斷片彌足了一個圓滿無缺的虛擬;在虛擬的想像中,殘缺斷片找到了歸宿,而「美」也就在此呈現。
就此而言,所謂殘缺斷片的「缺陷美」,似也因為具有一個最終透過虛擬想像而圓滿的過程,並在這終極之境中到達了「美」之境;在此虛擬想像的境界中,殘缺斷片終究透過眾多觀者的虛擬,而在眾生的存在中完形的存在了,正是這虛擬完形想像,而使「缺陷美」成為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