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逃避」這個觀念,回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其實不懂得什麼叫做「逃避」,因為秉持著「逃避無用論」,所以面對接踵而來的事情,只有「輕重緩急」,真的沒想「逃避」過,也許深知「逃避」了某些事情,這些事情根據「質量守恆」是不會消失的,不是留到最後自己繼續面對,就是「轉移」給他人,讓他人幫自己承受這些因我選擇「逃避」之後的責任,而這時「因」、「果」、「業」的承轉機制往往就開始運轉,而根據自己「不復受身論」,最好自己面對這些責任不要轉移到他人身上,造成因果啟動繼續輪迴地「還復受身」才是上上之策,也因此早年真的不知道何謂「逃避」,只有不斷的「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聖嚴法師之語),才是「不復受身」之正道,因此如小朋友常見的逃學、逃避報告的期限、逃避起床的時間、逃避工作的時間表等等,以往真的都不曾發生在我身上。
但年紀漸長之後,卻發現人們其實身處在各種「逃避機制」中,這使得人們不得不「逃避」,幾乎是人人都在「逃避」,「逃避」宛如天羅地網般的束縛著人們,但如下文所示,看似網羅般的「逃避機制」,其實也是某種讓人們能取得「心理平衡」之「健康機制」,並非全然都是負面的。不過正因「逃避機制」籠罩世界,這也使得要不啟動「因果機制」,要做到「不復受身」的想法,宛如水中幻影一般難以把握。而這龐大的「逃避機制」指什麼呢?
第一想到的是數位世界給予人們最好的「逃避工具」,而且有效減輕「逃避」所帶給人的「罪惡感」,即:手機。「手機」讓路上行人可以逃避傳單的攻擊而不感到不拿傳單很罪惡、讓車上的年輕乘客可以藉由「耳不聰,目不明」以逃避不讓座給老弱婦孺的罪惡感、讓餐廳中的朋友、情侶可以逃避「無話可說」的尷尬,以及負責找話題的責任、讓閨房中的夫妻、伴侶可以逃避「同床異夢」的窘境而漠視婚姻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手機」,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可以說是成功「逃避」的七武器之首。
其次還有消費場域中的逃避,如購買昂貴的名牌服飾、高科技3c產品以「逃避自卑」;購買one touch的工具以「逃避複雜事務」;購買低熱量食物以「逃避肥胖」;購買腳踏車卻始終不騎以「逃避那不愛運動的自我形象」…人們在消費場域中的各種行動,都可視為一種「逃避」,換言之也可說是一種「追求」,如追求名牌服飾可當做「追求格調」、one touch工具可視為「追求簡約」、低熱量食物可視為「追求健美」、購買不使用的運動器材可視為「追求運動的可能」,因此「逃避」也是一種「追求」,因為往某方向「逃避」,對反方向而言就是「前進」,故「逃避」也是一種「追求」,兩個觀念實乃連蒂並生。
第三是文化場域中的逃避,如一些附庸風雅的人就是企圖向上逃避至文化藝術場域,藉以逃避那不懂文化為何物的自我,而這樣的「向上逃避」是一種「自卑」與「偽裝」,但久而久之「逃避」與「偽裝」久了,自然也會「進步」成為「真正風雅者」進而完成「自我改變」。因此「逃避」雖隱含著「自卑」、但也帶著「進步」的色彩;有向上逃避者,自然有向下逃避的現象,例如藍領、白領鎮日的異化自我,往往會在下班時到酒店、夜店、KTV、網遊世界中,藉以「逃避」那「異化自我」,以及「逃避」其「內心的孤獨」,這樣的「逃避」是「由上至下」的「逃避」,是由「異化自我」逃往「群體他者」獲知「自我存在」的追尋過程,與前者由下而上的逃避有著不同的路徑,但共通點都是企圖能取得一個「平衡」,故「逃避」顯然都是為了取得某種「平衡」而實踐的行動。
第四是宗教場域中的逃避,如人們於週一至週五在資本世界中打滾與爾虞我詐,但卻於六日前往宗教名山道場「洗滌心靈」,這也是一個從「俗世」逃避至「神域」之過程,故這樣的「逃避」可讓人們取得「心理平衡」;除此之外人們到廟宇求神拜佛,也是希望藉由神佛加持能夠「逃避」那「未知的災厄」,因此宗教場域中的「逃避」,具有「洗滌心靈」、「心理平衡」、「逃避災厄」之功能,可視為「正面逃避」;而宗教場域中的「負面逃避」如新聞時有之強盜竊賊求神拜佛希望能夠不被警方抓到,或者有竊賊罪犯躲在神明桌下以求逃避追捕,而「神桌下」就成為一個「罪犯」的「逃避空間」,而這樣的「負面逃避空間」也確實存在。
其他還有如人們都習慣「順從別人喜歡談的話題」去「掘取資訊」,以求能夠從「孤獨空間」逃避到「群體空間」;而為了逃避孤獨,也有人透過著迷、崇拜、受制於某些事物來尋求集體感與逃避孤單感;而人們也習慣將自己「角色化」與「去個體化」以「逃避責任」,如將自己定位成「學生」所以可以逃避不可犯錯的責難,如將自己定位成「劊子手」所以可以逃避「殺人罪惡感」,如將自己定位成「邊緣人」所以可以理所當然的逃避世俗眼光,因此「角色化」與「去個體化」也成功的協助人們進行偉大的「逃避工程」
「逃避」的命題可以是逃避什麼?也可以問逃向何方?但這個問題顯然在當代失效,以往我們對「未來」還有期望之時,往往可以「寄託」或「逃避」至「未來」,但當「末日」之說逼近,「全球經濟恐慌」接踵而來,我們還能期待有什麼美好的「未來」可讓我們「逃避」,此時羨煞漢代人有漢賦之仙鄉可以逃避,魏晉時人有洞天福地可以逃避,不管何時,古人始終有個「大同世界」或「桃花源」等「精神原鄉」可以「逃避」,但現代人由於過於理性化而使得「大同世界」與「桃花源」變成一種「精神幻想」,那我們開始「逃避未來」之下,又該棲息於何處呢?無路可逃的狀態下又該怎麼取得「平衡」?若無法「逃避」至「未來」,就只有「逃避」至「當下」,甚至「過去」,然而只活在當下或過去,卻無法想像未來整體感的人們,又怎麼期望人們可構設出一個可長可久的未來道路,當發現無處可逃之時,人們開始產生希望有人能帶地球人們逃避至另一個「未知空間」,也許「外星人」正是在「無處可逃」命題下所蘊生之產物;而「末日說」之後的「新世界」也成為人們新的「逃避空間」,從這紛呈的現象看來,「無處可逃」當是現代人最需迫切正視的時代命題,因此要解決的不是「逃避」外星人說的言論,而是要能回應與告訴人們除了「追求外星未知空間」的可能外,還可「逃至何方」?
LOOK AT ME MY WEBSİTE TURKEY
回覆刪除travesti
travestitravesti
izmir travestileri
istanbul travestileri
ankara travestileri
mersin travestileri
izmir travestileri
konya travestileri
diyarbakır travestileri
mersin travestileri
sakarya travestileri
istanbul travestileri
adana travestileri
eskisehir travestileri
kocaeli travestileri
izmir travestileri
eskisehir travestileri
kayseri travestileri
gaziantep travestileri
adana travestileri
samsun travestileri
izmir travestileri
eskisehir travestileri
travesti
kayseri travestileri
travesti
istanbul travestileri
istanbul travestileri
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ankara travestileri
istanbul avrupa yakası travestileri
istanbul avrupa yakası travestileri
istanbul travestileri
travesti
trave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