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Announcement

20世紀末至21 世紀初是由「無電腦時代」進入「全電腦時代」的重要轉折關鍵,回想數十年前一般人尚不知「電腦」為何物?但在今日卻行、住、坐、臥皆離不開電腦,「數位資訊」成了當代重要命題,對各領域造成重大影響。其中頗令人注意者,即「觀念」在「數位時代」中的頻繁流動,造成「觀念」自身快速地不斷被置換與洗汰。而「觀念」作為人們行動意志的主導,更令我們有必要在這觀念「瞬生即滅」的時代,透過觀念史的研究,掌握百年來觀念之流動過程,唯有理解諸多觀念的發展,才能較好地理解為何現在藝術作品、建築設計不再那麼重視對稱與秩序,而專主於特殊造構,若不從「觀念」入手則難以解釋,若從「觀念」入手,才能發現這是由於當代人們的「審美意識」隨著以「奇」代「美」之觀念變動而產生的改變。因此唯有理解「觀念」的變動與發展,才能較好地解釋這世界的諸多行動,這正是「觀念」研究於當代之必要性所在,而這是一個觀念討論的空間 ,歡迎大家來討論並重新界義「觀念」!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東亞觀念史集刊》第三期專號徵稿中!


《東亞觀念史集刊》第三期專號徵稿中!

專題:「國民.國語.國體」

東亞觀念史集刊編輯部 May-17-2012

本刊的第三期專題名稱為「國民.國語.國體」,係由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黃美娥教授所策劃。有鑑於語言問題是近代東亞國家發展時所共同遭逢的重大議題,而除了因應現代化而來的國語生成歷程之外,各國家之間還同時面臨中國漢文或日本日語在各地區曾經有過的支配、制約與影響關係,於是東亞國家自身的國語與漢文、日語之間,遂也滿佈著自我/他者的權力糾葛現象,語言不只是溝通表達的工具,更加成為鬥爭的場域。不僅如此,所謂的「國語」在東亞歷史脈絡中,實際也潛藏著國家與地方語言的競合互動,或是宗主國與殖民地的主次優劣序階結構,或是為追求言文一致所導致的聲音、意義、文字間的統合與磨合刻痕;此外,在二次大戰結束前後的東亞語言處境,也會逐步由「殖民化」轉向「全球化」語境邁進,「國語」是否應該轉化為「國際語」,已然變成另一個新的關注焦點。綜上,在探索東亞國家各自所屬的語言故事時,「國民.國語.國體」固然成為其中常見的關鍵詞,但在由一般語言朝向國語演化之際,其實同時涉及了政治、社會、文學等面向,若干新觀念、新文體、新創作也應運而生,因此更加耐人玩味,值得細加考究。為此,本刊特就上述種種問題據以徵稿,歡迎各界來文進行討論。

文長以不超過三萬字為原則,截稿時間為2012年8月31日,預計於2012年12月出刊。寫作格式約稿辦法詳見本刊網頁。

網址:http://jhiea.nccu.edu.tw/?m=203&pro_sn=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