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Announcement

20世紀末至21 世紀初是由「無電腦時代」進入「全電腦時代」的重要轉折關鍵,回想數十年前一般人尚不知「電腦」為何物?但在今日卻行、住、坐、臥皆離不開電腦,「數位資訊」成了當代重要命題,對各領域造成重大影響。其中頗令人注意者,即「觀念」在「數位時代」中的頻繁流動,造成「觀念」自身快速地不斷被置換與洗汰。而「觀念」作為人們行動意志的主導,更令我們有必要在這觀念「瞬生即滅」的時代,透過觀念史的研究,掌握百年來觀念之流動過程,唯有理解諸多觀念的發展,才能較好地理解為何現在藝術作品、建築設計不再那麼重視對稱與秩序,而專主於特殊造構,若不從「觀念」入手則難以解釋,若從「觀念」入手,才能發現這是由於當代人們的「審美意識」隨著以「奇」代「美」之觀念變動而產生的改變。因此唯有理解「觀念」的變動與發展,才能較好地解釋這世界的諸多行動,這正是「觀念」研究於當代之必要性所在,而這是一個觀念討論的空間 ,歡迎大家來討論並重新界義「觀念」!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東亞觀念史集刊》第4期專號徵稿


《東亞觀念史集刊》第4期專號徵稿中!
專題:「觀念史.概念史.關鍵詞」
東亞觀念集刊編輯部 Oct-19-2012
  觀念史、概念史等研究方法,近年來吸引了不少東亞學者,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般而論,西方的觀念史(history of ideas)、概念史(conceptual history,或history of concepts)或關鍵詞(keywords)研究,均可用「歷史語義學」(historical semantics)來歸納。漢字文化圈的歷史語義學研究,不僅關涉中、韓等國緣於各自歷史條件、發展狀況等內部微觀歷史,亦與漢字文化圈跨國宏觀歷史文化相關。而就世界範圍而言,漢字文化圈又是某種意義上的「微觀歷史」,近現代社會和觀念轉型期的漢語嬗變,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學東漸的產物。就目前東亞學界的相關研究而言,總體上並不存在觀念史」和「概念史」的明顯區別。一些「觀念史」研究,其實與「概念史」相去不遠,反之亦然。一種可能的緣由是,研究者綜合了兩種方。確實如此的話,當然不失為有益的嘗試。然而,我們也不能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即研究者本來就沒有弄清兩種方法的區別。由於研究實例的可觀進展與方法學探討之間還存在極大差距,實際研究中不可避免要出現一些問題。沒有明確的方法論指導,很難達到一定的思想和理論高度。將西方方法運用於東亞研究,自然要對其有效性甚至合法性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並看到「移植」的價值和可能的局限。為此,本刊誠邀這一研究領域的同仁,就歷史語義學的理論問題展開討論,最好就具體問題、個案或觀念和概念來談理論和方法,歡迎投稿。
  文章篇幅以不超過三萬字為原則,截稿時間為2013年2月28日。(期刊網址:http://jhiea.nccu.edu.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