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Announcement

20世紀末至21 世紀初是由「無電腦時代」進入「全電腦時代」的重要轉折關鍵,回想數十年前一般人尚不知「電腦」為何物?但在今日卻行、住、坐、臥皆離不開電腦,「數位資訊」成了當代重要命題,對各領域造成重大影響。其中頗令人注意者,即「觀念」在「數位時代」中的頻繁流動,造成「觀念」自身快速地不斷被置換與洗汰。而「觀念」作為人們行動意志的主導,更令我們有必要在這觀念「瞬生即滅」的時代,透過觀念史的研究,掌握百年來觀念之流動過程,唯有理解諸多觀念的發展,才能較好地理解為何現在藝術作品、建築設計不再那麼重視對稱與秩序,而專主於特殊造構,若不從「觀念」入手則難以解釋,若從「觀念」入手,才能發現這是由於當代人們的「審美意識」隨著以「奇」代「美」之觀念變動而產生的改變。因此唯有理解「觀念」的變動與發展,才能較好地解釋這世界的諸多行動,這正是「觀念」研究於當代之必要性所在,而這是一個觀念討論的空間 ,歡迎大家來討論並重新界義「觀念」!

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論「怨恨」:現代社會下怨恨觀念的實質考察

邱偉雲2012.6.30



「怨恨」這觀念著實無所不在,充斥在我們周圍,每天打開報紙、網絡新聞總是看見一則則因「怨恨」而起的社會事件,諸如提親遭拒因此心生怨恨而報復、怨恨前女友與人結婚所以夜闖民宅撒野、男子因病借錢不成心生怨恨持刀砍嬸殺侄、男子「雙失」心懷怨恨街頭亂射毒鏢、少年路上被「逼車」心生怨恨持刀糾眾談判卻遭仇家飛車撞死、在詐騙官司中未獲賠償心生怨恨要報復司法體系因而施放炸彈…這些「由恨而起」的行動層出不窮。
怨恨女子高傲不肯答應提親、怨恨女友背棄山盟海誓與他人結婚、怨恨嬸侄不肯借錢帶給自己羞辱、怨恨社會環境令自己失業與失婚、怨恨「逼車」的人瞧不起自己的「挑釁」行為、怨恨司法體制的不公…等等。上述表面看似怨恨他人,實乃怨恨自己。如Nietszche在《道德的譜系》所言「怨恨」(ressentiment)乃是出自「無力感」中所蘊育而生「最危險的爆炸材料」,而Scheler則認為「怨恨」是:「一種有明確的前因後果的心靈的自我毒害。這種自我毒害有一種持久的心態,它是因強抑某種情感波動和情緒激動,使其不得發洩而產生的情態。」
而在Nietszche和Scheler兩位對於西方「怨恨」的研究下,對照東方則可發現,在東方有著與西方不同的「怨恨」展演。例如在「怨恨產生空間」方面,東方特有的「關係主義」易使人們在東方恥感文化空間中,感受到更多的沒面子、失面子情緒,因而也更容易產生怨恨。如上面新聞那種提親遭拒、前女友與人結婚都是在面子上掛不住,而在東方更會受到人際關係圈中親友諸多的慰問與關心,然而這樣的安慰往往從某個角度而言,是一種「多餘的關心」,被關心者會感覺是一把把利刃不斷穿刺著傷口,更加劇「怨恨」的產生,而那位讓自己面子掛不住的人就成為「存在性嫉妒」(後續說明),得以除掉對方的方式消解「怨恨」。因此「怨恨」觀念在東方有其特殊性,可待來者繼續研究,此處暫且擱下。
「怨恨」作為亙古的情緒類型,從希臘神話開始就有,如天后海拉怨恨宙斯風流,但因為「愛」而使其在面對宙斯諸多外遇事件時,感到極大的「無力感」,而從這「無力感」中即蘊生出「怨恨」。如Nietzche指出怨恨是無法採取直接行動反應者,作為補償而採取的「想象報復」(imaginary revenge),如元配在外遇事件中總是不斷的「隱忍」並以「怨恨」作為「想像報復」。這中間經歷了Scheler指出的「情感連續發展」,即從嫉妒、惡意詆毀、陰毒漸進直到怨恨為止。等到「想像報復」已經無法抑制那「忍無可忍」的「怨恨」時,就會化為實際的「報復行動」。
面對外遇時,元配可能會有兩種行動:一是也去搞外遇來報復先生。如西蒙‧波娃指出:「妻子對丈夫的失望,往往比對他的怨恨,更促使她投向情人的懷抱;她若在婚姻中得不到愛情,那麼她覺得年輕時所期待的歡愉都落了空,自然是不甘心的。女人在性愛上得不到滿足,在感情上不能獲得自由與獨立,這樣的婚姻不可避免會令她走向通姦之路。」(註一)
而第二條路是海拉選擇的,即將「怨恨」化為「報復行動」,無法施加於宙斯,只好報復在與宙斯搞外遇的「小三」身上,藉以發洩其從無法管束丈夫風流行徑的「無力感」中,所產生的萬千「怨恨」。這樣的故事情節是很熟悉的,大部分元配都因為「愛」而選擇願意原諒丈夫,因此「怨恨」只能發洩在「小三」身上,而演出一齣齣控告「小三」妨害家庭而偷腥的丈夫無罪釋放的戲碼,這種「怨恨中帶有愛」、「愛中帶有怨恨」的情感,不正是人間最為糾結的故事嗎?
正因為「怨恨」觀念自古有之,因此不管哲學家、社會學家、文學家等都曾深度地討論「怨恨」這觀念。而以下我們也將從「怨恨」觀念出發,從各種例子中來觀察學者們對於「怨恨」觀念的相關論述與研究是否正確,並從中對「怨恨」觀念做進一步的討論。

一、「怨恨」的起因:「平等」與「嫉妒」

最早提出「怨恨」並作為「主題」研究的Nietzsche指出,「怨恨」是奴才對主子的羨妒與憤恨,反映出「獸群」本能。但這樣的觀點被後來的Scheler修正,認為「怨恨」必然出現在民主化的平等社會,因為「平等」才能「比較」,有「比較」才生「怨恨」,若是不平等的貴族與奴僕則無怨恨之心,只有絕對的服從。
小編認為兩人說的都對,只是Nietszche所說奴僕對於貴族的「怨恨」之心,必須具備兩個基礎才能出現:(1)奴僕自覺與主人平等;(2)主人對於奴僕沒有施恩。只有在這兩個前提下Nietszche的論述才能成立,因為正如Scheler所言若原來奴僕自知並肯定兩人為「不平等的階級」,則「怨恨」無由所生,只有具備並相信「人人平等」信念者,才會跟他人「比較」進而產生「怨恨」。如宮廷劇《步步驚心》中主角若曦被貶至浣衣局時,那些浣衣宮女感到若曦與自己平等了,不再是以前陪侍皇上身邊的奉茶宮女了,才會對其有諸多珠寶感到「怨恨」並明目張膽的動手偷盜,如若是以前奉茶宮女與浣衣婦的地位判若雲泥,根本不具「比較」的可能,也就不會產生「怨恨」之心,故Scheler指出「平等」的「比較」乃是「怨恨」所由出確實無誤。
Scheler認為當渴望的價值不能獲得,又必須要在這方面跟人相比時,嫉妒就導致怨恨。例如《甄環傳》後宮之中的嬪妃大家都想懷有龍種,但是懷孕這種事情卻非可透過「人為努力」即能取得的價值。故當「懷孕」無法取得,又必須跟別人相比較,比較誰快點懷孕,誰就能更快晉升為貴妃之位時,那些「懷有龍種」者便會成為「尚未懷孕者」嫉妒而怨恨的對象。從這即可看出尚未懷孕者先是「嫉妒」已懷孕者,然後對於自己是否能懷孕產生極大的「無力感」,而在這「無力感」的催化下即產生了「怨恨」,這即是「嫉妒」與「怨恨」之間的關係。

其次,Scheler指出「嫉妒」作為「怨恨」最強大的根源形式,乃是「存在性嫉妒」(existential envy)。這是把別人的存在,視為自己的「壓力」與「恥辱」,因而嫉妒他人存在,是怨恨最強大的根源。從這也許就可以體會當年周公瑾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所謂「既生瑜,何生亮」,即是一種周瑜原先自詡為天下最聰明者,無奈諸葛亮的存在時時刻刻提醒著周瑜自己是「第二聰明」的人,因此「諸葛亮的存在」就成為周瑜無法成為「天下第一」的「無力感」所在,而從這「無力感」中也生出「怨恨」,進而最後在臨死前發生「既生瑜,何生亮」之嘆。

二、「怨恨」的偽裝面具

「怨恨」既然無所不在,那「怨恨文本」便俯拾即是,如怨恨的表情、眼神、體態等等,或是怨恨的詞彙如大陸之前很紅的「我爸是李剛」,即是一句折射「群體性怨恨」的潮流語,這些都是明顯可見的「怨恨文本」。但我們還可以從隱微難見之處發現「怨恨」藏身所在,拆開「怨恨」的偽裝面具,即可找尋到那一本本的「隱藏怨恨文本」。

1.「泛濫道德熱情」的「怨恨譴責」

在我們古老記憶中,街頭巷尾議論的婆媽們,總是以道德議論鄰居的偷情,指責鄰居先生偷小三、鄰居太太紅杏出牆,這樣的「道德熱情」其實也來自於對另一半也可能偷情的恐懼,甚至是對於另一半曾經偷情而其選擇原諒的怨恨記憶,促成了這可以逼死人的道德熱情。


而這樣的道德熱情在傳統僅能停留在街談巷議,到了網路世代後便開始轉型,由於網路無國界而造成的想像共同體,網路空間成了「怨恨」的道德熱情氾濫場所。對於「偷情者」的道德譴責即是來自於那些對於「背叛」的恐懼與怨恨,而透過網路空間可凝聚那些如勒龐所指出的「烏合之眾」,他們可以在網路空間形成「弱者想象共同體」,在網路這「情緒共同體」中彼此慰藉強化「怨恨」的道德譴責,進而形成「集體怨恨」。


而「集體怨恨」能快速地在網路上於一個小時內,數以萬計的被擴張、轉貼、分享。這也印證了Scheler指出「怨恨」的「心理感染」(psychological contagion)特性,即怨恨精神毒液極易感染人。雖然「怨恨」在Nietszche眼裡是「炸彈」,而在Scheler口中是「毒液」,但「集體怨恨」卻可帶來療癒的效果,如對於貪汙官員的「集體怨恨」,可以發洩人們內心,對於周遭長官貪汙,卻不能舉發與伸張正義之「無力感」下,所產生之「怨恨」,故仍具有正面功效。



但「集體怨恨」終究是負面大於正面意義。如在「集體怨恨」下形成的「網上欺凌」(Cyber-bullying)現象,可能因為「網路」或「媒體」的「訊息快速流通」與「口語謠言傳播」兩個特性,搭配「不平衡報導」流於渲染的「怨恨想像」,這樣的負面想像將為我們帶來一個巨大且虛幻的怨恨社群,對於社會沒有正面幫助。更應注意「網路」有可能將「集體怨恨實體化」的可能,即將原先存在於網路的「怨恨共同體」,透過網路串連,實際在社會上「遍地開花」,製造「實質怨恨行動」或「恐怖行動」,這更是身處「網路世代」的我們應當要特別關切之處。而「泛濫道德熱情」即是「怨恨」的第一張面具。

2.「商業利益導向」的「怨恨譴責」

在傳統之中,「怨恨」頂多出現於「個人」或周圍鄰里婆媽之間的「道德譴責怨恨集團」,因此婆媽們通常都只是「個人情感宣洩」而已,宣洩完畢仍正常的過生活,而該怨恨集團者亦復如是。但到了現在的網路世代,「網路」的快速性與渲染性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怨恨產生空間」與「怨恨批評空間」,甚至由於某些人感受到取得「烏合之眾」認同的「權力快感」,造成「怨恨批評職業化」現象,即這些「怨恨批評家」利用人們不滿之怨恨形成「怨恨共同體」,以作為號招人脈、建立市場的管道。
這在傳統由於訊息擴張速度有限,「怨恨」也就傳播的很慢,很難形成龐大的「怨恨集團」,因而頂多只有「鄰里婆媽怨恨集團之掌門人」的位置,頂多就只是掌握該鄰里中以「怨恨式道德譴責」宰制「鄰里之人」的「生殺大權」,而不會像現在「網路類教主」透過「操弄怨恨」進而掌握數以千計「怨恨」的「烏合之眾」;而這些「烏合之眾」所以跟隨著「類教主」的原因,即是他們可在「怨恨集團」的「想像共同體」下,透過人數暴力獲得「想像的征服」,並從中治癒這些「烏合之眾」從「無力感」所產生的「怨恨」情緒。
由於「輿論」力量強大到足以影響社會觀感,進而影響司法判決,所以我們更該注重「輿論」的正當性,我們仍肯定「輿論」的「平衡力量」,但這樣的「輿論」背後若是蘊藏著「操弄怨恨」與「權力快感」於其中,那我們就必須仔細衡量「輿論」的正當性了,而「商業利益導向」的「怨恨譴責」是「怨恨」的第二張面具。

3. 「否定主義」的「怨恨譴責」

Scheler指出「怨恨」的結果是呈現為「否定主義」,即突發、粗暴、無故拒斥。這樣的「否定主義」也可以從康有為1913年對於「共和政府」的批評中看見,其對於「共和政府」明裡談民權、民主、共和、政黨、選舉、代議、平等、自由等等觀念,但實際上卻呈現出貪汙、賄絡、政黨傾軋、階級不平等的現象,而感受到「理想」與「實踐」的「心口不一」,並對這樣的腐敗共和政府感到極大「無力感」因而產生「怨恨」,而化之為行動則呈現為「否定主義」,表現為透過破壞的謾罵與否定帶來高漲的快感,而且「怨恨批判」的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只是批判的藉口。

如康有為1912年之後對於共和、平等、自由等觀念,與其原先在戊戌變法時期的支持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從「支持」轉為「批判」。因為康有為怨恨共和政府口裡談「平等」,實際上卻行不平等之事,即在「口惠平等」(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與「實質不平等」(從級別到待遇層層細分)的衝突中產生「怨恨」,因怨恨而否定任何共和政府的主張,形成一種為反對而反對的面相。這從Scheler的「怨恨」理論來說,都是出自於一種「怨恨的否定主義」,進而形成「怨恨批判」。
故當下我們可常見諸多人「為否定而否定」,也都具有其「怨恨」情緒於其中,而且這樣的「怨恨」如Scheler所言會變成「無定向的怨恨否定」,因為經過轉化,怨恨成為逐漸脫離原因而不隨原因消失的心理定勢,可針對任何對象爆發,這也呼應了「為反對而反對」者,不管人、事、物,或者正面、負面都加以反對的心理定式,都是由於長期「怨恨」所導致,而「否定主義」的「怨恨譴責」是「怨恨」的第三張面具。

三、「怨恨」的「價值位移」與「價值顛倒」

Scheler從「怨恨」中觀察歸納出一種稱之為「價值位移」(value shifts)或「價值顛覆」(transvaluation)的現象。他舉例如「酸葡萄心理」,因為狐狸跳的不高吃不到樹上葡萄,因此對於自己「天生腳短」感到「極度無力感」,故而產生「價值位移」現象,宣稱此樹上的葡萄是酸的,所以不用努力去獲得,因為狐狸仍與一般正常價值判斷一樣,認為「甜的好吃,酸的不好吃」,因此這樣的「酸葡萄心理」代表的是「價值位移」,試圖以此自我安慰,但這本質上就是一種渴求不得,深感無力的怨恨心態反應。
而「價值顛倒」部分,則是狐狸將「酸甜逆轉」,認為「甜的不好吃,酸的才好吃」,這樣的價值逆轉即是Scheler指出的「價值顛倒」現象。舉個中國的例子如中國婦女、臣子對於自己始終無法凌駕「天命君權」而感到「極端無力感」,故而即對於自己的「無能」產生「價值顛倒」,即將「無能」視為是「美德」,顛倒了一般將「有才」視為是美德的普世價值,因此而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箴言產生。
故如中國臣民的「謙讓」觀念,也是一種「價值顛倒」下的「怨恨」反應。這即是Nietszche所指出的:弱者不願承認自己是懦弱無能的,反而將順服、憐憫、謙卑這些德行加以美化、絕對化,將之視為普遍的道德標準,產生「價值顛倒」。例如中國古代婦女將「無才」視為「美德」,顛倒了正常社會以「有才」才是「美德」的普遍價值,而寫出如東漢班昭之《女誡》、唐代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撰寫之《女論語》、明代仁孝文皇后所作的《內訓》等書,其中所言之「三從」與「四德」,都是女性不願承認自己懦弱無能,因此將「在家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與「婦德、婦容、婦言、婦功」等視為「美德」,借此來自我肯定對於世事那種「極端無力感」的正當性,而呈現出「價值顛倒」的現象。

四、「怨恨」的出路

現代社會的自由競爭制度,使得「比較」如影隨形的跟隨在人們左右,而「怨恨」也就處處隨著「比較」而產生。然而「怨恨」對於自己、他人、家庭、國家、社會等等都沒有正面幫助,但我們又無法逃離「競爭」與「比較」,那該如何避免「怨恨」產生呢?我們可以從翁山蘇姬的例子中來找尋答案。翁山蘇姬對於軟禁她十五年的緬甸軍政府無所怨恨,且希望能夠合作推動緬甸改革,為何翁山蘇姬能沒有「怨恨」呢?
這是因為翁山蘇姬具有如Scheler指出的「高貴」高度所致。因為「怨恨」是產生在「平等」的「比較心態」上,只有在自己感到與對方是同一層級時,才會在「比較心態」上感到自己不如人又無法超越的「無力感」進而「怨恨」。但當自己具有「高貴」心態,認為價值取決於自我而不在他人時;就不會落入「庸俗」心態,將自己價值建立在與他人比較之上,因為產生「怨恨」之心。故要瓦解「怨恨」即是將心態「高貴化」,如自小受父親施暴而無力反抗進而怨恨的孩子,後來長大有能力後,發現自己具有拯救與幫助他人力量時,他們的內心會轉化成「高貴」心態,因而能從幼時那種「無力感」的「怨恨」中予以釋放,故讓自己格局提高便是瓦解「怨恨」之良方。
「怨恨」的第二條出路在「犧牲」。耳熟能詳的例子如佛陀還是太子時,就行菩薩道捨身餵虎,因為佛陀心態高尚,秉持「犧牲」精神,故在格局與心態上由於「崇高感」而使「怨恨感」無所由生,這即是「犧牲」能瓦解「怨恨」的一個古老例子;又如傳說中商湯「以身禱於桑林」經由「以身為犧牲,用祈福於上帝」的儀式之後,可以使萬民大悅,並使人與自然和諧,這也是透過「犧牲」來使人民與自己合一而減少「怨恨」的方式。但不可諱言的這是最難的方式,因為正如費孝通指出中國人具有為國犧牲天下,為家犧牲國,為自己犧牲家的特性,因此要倒行逆施的為了「他者」犧牲「自我」,更顯示出唯有「高貴無私」方能瓦解「怨恨」的出路,因為「怨恨」正起因於「有別」,若是能「犧牲無別」則「怨恨」即當煙消雲散。

餘論

動畫《地獄少女》有個有趣故事設定,心懷怨恨者可在午夜十二點進入一個網頁,在上面打上所怨恨之人的名字,則地獄少女便會前來,給予「施怨恨者」一個脖子上綁一紅線的稻草人,如果將此紅線解開,則「契約」成立,「被怨恨者」會被流放「地獄」,而「施怨恨者」也會被流放地獄而永世無法登極樂世界。從這動畫設定中,可以看見「怨恨」是「傷人八千,自損一萬」的行動,因為「怨恨」若積聚既久不僅傷心甚且傷身。因此我們不如不以「怨恨」,而以「高貴格局」來修補「人際裂痕」。若則心中有恨,你/妳也會解開那條紅線嗎?還是試圖以「寬容」、「犧牲」、「大愛」、「無私」等格局來使「心態高貴化」,進而消解「怨恨」而身心自在呢?
最後想再次強調呼籲的是「媒體」與「網民」應當要有所警覺與自制,避免不斷「渲染」與「誇張」的報導那些富人行徑,進而使階級對立緊張,「媒體」與「網路」萬勿成為「怨恨製造空間」導致社會秩序失常而製造社會動亂,可以宣傳一些正面、積極的新聞,才能讓社會更為祥和、減少衝突、對立與怨恨,而向未來大步邁去。

參考書目:
尼采:《論道德的譜系》,周紅譯,北京:三聯書店,1992。
舍勒,羅悌論、林克、曹衛東譯:《價值的顛覆》,北京:三聯書店,1997。

以上圖片、影片若有侵權,請留言告知,小編將立即撤除,謝謝您!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論「眼淚」:販賣「鹽」、「情感」或「殘留記憶」


邱偉雲2012.6.28



(圖一)
最近看到有篇報導指出國外有人販賣「眼淚之鹽」(註一),據報導中說「眼淚之鹽」要用「最新鮮」的眼淚,以文火煮沸,置入結晶池中結晶後以人工仔細採集。目前販賣的種類計有五種,分別是1.憤怒之淚;2.喜悅之淚;3.悲傷之淚;4.切洋蔥之淚;5.打噴嚏之淚。一套五種售價1400台幣。但據報導指出這只是噱頭,其實這鹽是一般海鹽而已,但小編記得李時珍《本草綱目》「人部」裡頭曾記載「眼淚」確實可以入藥,想是可以平衡或調和某些情感失調而導致的疾病吧。
(圖二)
而朋友看見這則報導後,進一步指出她看CSI影集時,有一集演到送眼淚去化驗,驗出來後是「假惺惺之淚」。根據目前研究可知,眼淚之所以可以驗出「情感」,乃是由於不同情感帶動體內腺體變化所致。(註二)例如「恐懼的腎上腺素」、「憤怒的正腎上腺素」、「喜悅的巴多鞍」、「幸福的血清素」、「快樂的腦內啡」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影響,使得眼淚的成分改變,才能夠驗出何謂「假惺惺」!
(影片:張惠妹《假惺惺》轉引Youtube)
不過「假惺惺」這種情感究竟綜合著哪些「神經傳導物質」呢?這也是個令人感到好奇的問題?嘗試拆解「假惺惺」這種情感,例如中國的「貓哭耗子假慈悲」或西方諺語「鱷魚的眼淚」中的「假惺惺之淚」,可以看出「假惺惺」大體說來是帶有自以為能偽裝的很好之「喜悅感」,又具有掩飾自己「真正意圖」怕被揭穿的「恐懼感」。
(圖三)
        但基本上是對於自己能成功以「假惺惺」地瞞過對方感到更多地「喜悅」。所以「假惺惺之淚」可能帶有「70%的喜悅巴多鞍」與「30%的腎上腺素恐懼」成分。然後不同的「情感」可以驗出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透過統計分析,確實可能分析出「眼淚」中的「情感」為何物,煞是有趣!不過分析「貓哭耗子之淚」可能才會有如上述的情感成份,如「鱷魚之淚」就沒有這樣的成份了,因為「鱷魚之淚」純粹是因為鱷魚吃食獵物時壓迫到淚腺,所以流下眼淚,這樣的「鱷魚之淚」根本沒有「內心戲」,想是不會帶有上述所分析「假惺惺之淚」的成份!
(影片:林志炫《鱷魚的眼淚》轉引Youtube)
回到「眼淚」作為一個「物質」,其具備著生理功能,具清潔眼球之作用,是回應外界刺激的生理反應。但同時也是心理反應,即內在情感、記憶與象徵皆透過眼淚來呈現。除此之外「眼淚」作為「身體產物」,也具備著與外在社會互動的符碼象徵意義,因此「眼淚」的學問很大,也很值得研究,甚至可以形成「眼淚社會學」來加以關注亦不為過。以下就從幾個角度來論述「眼淚」的內、外意義。

1.愛情的眼淚


「愛情眼淚」可以說是俯拾可見,為何?因為「愛情眼淚」雖然不排除有真感情於其中,但卻因其往往被作為「愛情遊戲」中的「工具」,進而被標籤化與污名化。所謂「工具」是指「眼淚」在愛情中可扮演「愛情潤滑劑」,即女人透過「眼淚」試圖融化、留住男人的心;但換個角度講也是「愛情毒藥」,即男人看見女人的眼淚就感到惶恐而想逃跑。則「潤滑劑」與「毒藥」之間的拿捏分寸就很重要了,可別讓「眼淚」從「甜蜜的負擔」變成另一半「沈重的負荷」才好!否則過度的愛情眼淚,可是會像「毒藥」般侵蝕著兩人的感情,然後從「愛情眼淚」轉變成「分手之淚」,這可就「畫虎不成反類犬」、「賠了男友又折兵」而得不償失了。因此聰明的人們,可要擅自珍重自己的「愛情眼淚」,要將「眼淚」當作久久才出招一次的「必殺技」,而千萬不要當作「普通技」來每天使用,才能巧妙的從「眼淚」中獲得助益囉!
(圖四)

2.國族的眼淚

林懷民《薪傳》正值美國宣佈與中共建交之際,在嘉義首演時林懷民描述:「體育館的秩序非常好。高興的時候,大家就鼓掌,悲哀的時候,你也可以感覺到觀眾席上充滿了悲哀的氣氛。一路演出,很多人留著眼淚。演完了,台上、台下一起拍著手」(註三)這時的眼淚是「國族眼淚」,一種對國家危機處境的同體共感。
(圖五)
而這樣的「共感」,其實即類似於宗教儀式中常見的「神恩沐浴之淚」,即透過外在的儀式力量,如上述《薪傳》透過「戲劇化儀式」,召喚並加強了內心空間中對於國家之愛的「真我」強度,以與在俗世中本與國家利益相衝突的「本我」相互制衡。
(圖六)
        透過「戲劇儀式」強化了「愛國真我」的力道,故「個人本我」暫時在「集體催眠」中隱散而去,因此時常有人會在集體宗教儀式中產生「沐浴神恩」感覺而「淚流滿面」,這是一種由外而內的「人我一體」,亦可說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狀態,而這樣的終極境界,透過外在儀式重新滌淨心靈,即為涂爾幹(註四)所指出積極崇拜儀式的重要功能,則《薪傳》的閱聽者,亦是從這「戲劇儀式」中洗滌了心靈,而使「個人小我」與「國族大我」合一,流下那「國族眼淚」。
(圖七)
       不過這種「國族眼淚」似乎已經「絕跡」了!當政府不能讓人民對國家產生「國族認同」時,當人民感覺不到政府與自己是同一陣線時,「國族眼淚」又怎麼流的出來?因此「國族眼淚」的「絕跡與否」,當是可以判斷民眾是否有感受到執政者「體民所苦,與民同悲」的關鍵符碼所在,而之前北韓領導人去世時,舉國嚎啕大哭,有真誠的哭,當然也有偽裝的哭,但不管是真誠與偽裝仍屬於一種國族認同下的眼淚,如果執政者沒有能力的話,我想連假哭都不屑哭吧!
(圖八)

3.強者的眼淚

曾在網路上看過一句很好的話:「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著眼淚奔跑的人。」一看到這句話我就想起孔子的「義命分立」,孔先生絕糧陳蔡七日可以說是生命最大的危機,但他還能弦歌不止,不知道孔子是否有學過「清心普善咒」所以用弦歌來為他弟子治病與為大家止飢,但我想孔子是強者,因為他的弟子們滿多都動搖了行道之心,但孔子仍堅持行道,也沒看見有文字記錄孔子絕糧陳蔡時流淚。但這不表示孔子就不流淚,因為孔子是滿愛哭的人。如酈波先生就曾研究過孔子的眼淚,他指出孔子的眼淚不是為自己的生死,而是為了國家、人民而哭,為禮之不存、樂之將崩而哭、為顏淵死無人繼承他的抱負而哭、為苛政猛於虎而哭。(註五)可見強者也會哭,除了含著眼淚奔跑,還是為他人而哭而不為自己哭!
 (圖九)
另外從強者的眼淚可以進一步談到男人的眼淚,因為男人一向被社會標籤化為「強者」,所以自小教育就是「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男人的眼淚」應該是「眾眼淚之首」,因為「男人的眼淚」所象徵的是堅強偽裝瓦解後的情感潰堤,這樣的情感潰堤必然帶來巨大情緒能量之宣洩。如果看到男人眼淚,請把肩膀借給他們,男人也需要有一個可以哭泣的地方。(小編案:國語流行歌與國語老歌對於「男人的眼淚」還有不同詮釋喔,煞是有趣,大家可以比較一下,是個有趣的研究議題!)
(影片:任賢齊《一個男人的眼淚》轉引Youtube)
(影片:余天《男人的眼淚》轉引Youtube)
有趣的是「男人的眼淚」還可以作為「觀人術」,如上海黑幫大哥杜月笙曾說過「流淚的男人一定有愛心。」那麼我想歷史上最有愛心的男人,應該就數劉備,因為劉備靠「哭」而哭出了忠肝義膽的兄弟們,也哭出了「仁愛之名」,可以看見「劉備的眼淚」威力之大。(註六)但要奪天下只靠「哭」是不夠的啊,即使哭出關羽、張飛、諸葛亮的輔佐與臣民的愛戴,但也「哭」不出個天下,所以「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我想是有待商榷的!而「強者眼淚」中還有「女強人的眼淚」,這種眼淚更是稀有少見,彷彿女強人就不會哭一般,但其實如果能深入觀察,我們會發現女強人也是有眼淚的,而且這「眼淚」大多是在「感情」上的眼淚,若是深入觀察也是個可以開鑿的有趣議題。其實不管是男人、女強人或是強者的眼淚,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會選擇無人角落空間或親近之人旁邊哭泣,因為他們的「哭」是短暫的,且也不具有希望以「眼淚」換取「安慰」或「憐憫」的意圖,他們的「眼淚」是作為一個「彈跳緩衝空間」,因為強者總能在「哭」完之後,跳的更高、跑的更快,迸出更強大的力量,這即是「強者眼淚」具有「重生」性質的威力所在。

餘論

作為無聲語言的「眼淚」能代替無盡地委屈、悲涼、憐憫、感動、歡笑等等情緒,也具有各種社會功能,例如成人的「偽裝眼淚」可以「保命」、「邀譽」與「誣陷他人」等等;不僅大人會有「偽裝的眼淚」,根據英國報導指出小孩六個月大就會以假哭騙人(註七),小孩的「偽裝眼淚」可以讓爸媽抵不住眼淚攻勢而遂行所願。(小編案:不過這麼可愛的小朋友,很難相信小朋友在假哭,但是每次看到他們只要得到了東西就立即停止哭泣,就很難不相信英國的那篇報導了XD)
(圖十)
綜上,「眼淚」可以分析之處還很多,等待大家繼續開鑿。但不論「眼淚」成份是否能夠分析?或還有哪些社會符碼展演,基本上「眼淚情感」的複雜性與難以分析性如「喜極而泣」、「含淚而笑」(註八)等等,都是「眼淚」所以神祕與珍貴所在,因為那特殊且複雜的情感記憶,都凝縮於那一滴滴的眼淚上,若是未來能夠從「眼淚」開鑿出「記憶」,我想一滴滴的「眼淚文本」,都可作為「生命史學」的最佳記錄,但是眼淚「稍縱即逝/拭」之下似乎註定著「眼淚文本」不太可行,聊做天馬行空的異想,但可以觀察的卻是那「文字/圖像文本」中對於「眼淚」的描繪,從中應可發掘諸多趣味!


延伸閱讀:
吳若權:〈女人假哭男人累〉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10605/33436774


註一: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20529/34261600
註二:http://www.cnophol.com/med/200908/med_62455.html
註三:溫曼英.〈在風雨如晦中演《薪傳》〉.《雲門舞話》.台北:雲門舞集,1993.頁:30
註四:涂爾幹(emile Durkheim)著,芮傳明、趙學元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臺北市:桂冠,1992年)
註五:http://sun.njnu.edu.cn/news/2012-5/114740_871284.html
註六:http://essay.goodmood.cn/a/2009/0824/19_14577.html
註七:http://lukai09.pixnet.net/blog/post/29366474-%E3%80%9010m%E3%80%91%E9%9B%A3%E9%81%93%22%E5%81%87%E5%93%AD%22%E7%9C%9F%E7%9A%84%E6%98%AF%E4%B8%80%E7%A8%AE%E7%84%A1%E5%8F%AF%E9%81%BF%E5%85%8D%E7%9A%84%E7%A4%BE%E6%9C%83
註八:宗白華分析的兩種態度,一是悲劇式,一是幽默式。前者是生活嚴肅的人,抱著崇高的理想,在人生裡體驗到不可解救的矛盾,理想與事實的永久衝突,認為人生的真實內容是永遠的奮鬥,乃至毀滅了生命以殉這種超生命的價值;後者則以廣博的智慧照矚宇宙間的複雜關係,在偉大處發現它的狹小,在渺小裡卻也看到它的深厚,在圓滿裡發現它的缺憾,但在缺憾裡也找出它的意義,於是以含淚的笑同情一切,以瞭解的笑包容一切,使灰色黯淡的人生也罩上一層柔和的金色,覺得人生可愛。 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頁數75-76。轉引自張瀛太:〈寂寞的美麗與美麗的寂寞—論汪曾祺小說中「留白」的構成與層次〉,《漢學研究》第26卷第2期(民國97年6月),頁數254。



圖一:http://www.clothic.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2/05/salt-made-from-tears.jpg
圖二: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CTpBaATG0Pypd8wX7YhWNBPLSI-C1SaP6v06_imP2o_T2XXsCVoIP7LbVsnrNvHSzF-n6MHphT6DKM89XuqupXQEhS38sbb7hXe2YFk5J1Ih_K3cQAY6UvQ40qDKj6l2lCATZmDji4lXv/s1600/1.png

圖三:http://im1.book.com.tw/exep/lib/image.php?image=http://addons.books.com.tw/G/001/6/0010543086.jpg&width=200&height=280&quality=80
圖四:http://ww1.sinaimg.cn/mw600/9ee3ec4djw1dr32diww1oj.jpg
圖五:
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0d/48/a4.jpg
圖六:http://www.anb.org.tw/upload/cloudygate_sinchung_byliu960904.jpg
圖七:http://cw1.tw/CW/images/article/C1328604075746.jpg
圖八:http://img.back2china.com/space/album/201112/22/0252114w1rbvr01k00k7zr.jpg
圖九:http://www.htz.url.tw/htz/eNews/20111121CN/images/pic02.jpg
圖十:http://a1.att.hudong.com/84/75/19300001219446130494757639534_950.jpg

以上圖片、影片若有侵權,請留言告知,小編將立即撤除,謝謝您!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論「草」:「草根」與「草莓」的代際轉化|觀念空間


邱偉雲2012.6.27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昨天晚上閱讀長素先生非常嚴肅的政論文章時,想找一些歌來作為背景音樂調劑一下。在youtube上發現之前因為唱《春天裡》而走紅的兩位農工,竟組隊發片了,團名是「旭日陽剛」。但隨後又發現他們單飛了,還因為汪峰不許他們再唱《春天裡》鬧出一些新聞,更爆出兩人根本不是農民工的身分種種問題,不過這都沒關係,反正在當代的新聞媒體空間中,只要有新聞就好,不管「正面」或「負面」新聞,都是「好」新聞,不是如此嗎?

印象深刻的是「旭日陽剛」中的一位團員王旭單獨錄了一首歌《如果我只是一棵小草》,引發大陸地區朋友的熱烈討論與喜愛,認為這首歌強烈表達的一種「真爺們」的痛快感~!這首歌中表達的意境,讓小編想起小時候常聽的一首歌《小草》,對比兩首歌當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現出一種於困苦中死裡求生的鬥志,這也許就是那大陸朋友所講「真爺們」的氣息。
(影片一:《如果我只是一棵小草》轉引Youtube)
只是在聽完1976年台灣民歌《小草》與王旭的《如果我只是一棵小草》後,聯想起朋友曾說過他有位朋友的小孩,目前就讀國小,最迷汪東城的歌,還會嚷嚷著他爸爸帶他去汪東城演唱會。這並不是說流行歌不好,而是想指出歌曲對於每個世代觀念,具有強大形塑力量,並會營造出一個世代的觀念思維框架,故「歌曲」亦影響著「世代觀念」。

1970年代的「草根風」

(影片二:《小草》轉引Youtube)
《小草》這首歌創於1976年並流行於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的歷史語境中,當時我們父執輩還是30歲左右年輕人,聽著《小草》激發著必從艱困死絕中自我挺立的鬥志,當時正是民歌運動和鄉土文學運動興盛時期,而台灣人的草根性便在這些民歌中形塑而出,若說民歌對於台灣經濟奇蹟有所貢獻也不為過,這即是1950到1970這世代人「草根性」的一個重要形成間接要素。

1980年代的「草莓風」

相較於1980年代後被稱為「草莓族」,大陸則稱為「果凍族」的我們,著實相較於父執輩的「草根性」,我們確實較似「果凍」那般易折。思考其因是由於那種「草根性」觀念在1980年代的代際轉換間被「遺失」、「淘汰」了,「小草」這首歌似最多只衍續至1980-1982年左右的7年1班或2班,再往下去可能就因為環境開始優渥,即使聽過「小草」,也無法與環境呼應而感受到歌曲中的「草根精神」並內化為態度與觀念了。若是1980年代都稱為「草莓」或「果凍」,我們可能更無法想像將來1990年代的年輕人又是怎樣的情況,是「潑糞族」嗎?或是「酒駕族」?而新聞最近也報導英國199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中,有不少人沒看過農場,也不知雞蛋是母雞所生。(註一)不用說英國,台灣也是很多人只看過「觀光農田」沒有看過真正的「下港農田」!這種情況還真是令人對未來感到不安~!

「草莓」與「野薔薇」

不過代際轉換中,雖然「草根性」由於失去歷史語境而很難透過教育內化於年輕人觀念系統中,而且現在流行歌曲詞藻華麗甚至出現不知所云的「後現代」歌曲。則如1970年代的「小草」很難讓年輕人去理解、接受並喜愛進而內化,但我們卻可從流行歌中找尋「草根性現代轉化」的歌曲來替代。何謂「草根性」的「現代轉化」呢?那就是歷史語境不再,台灣也不太可能回到以往父執輩那世代的困苦環境中,故要強迫年輕人去「召喚」父執輩們聽「小草」後產生的精神力量,並要求1980後的年輕人內化「草根性」於觀念系統中,無疑是緣木求魚的行動。
        因為「觀念」的培育必然需「因時制宜」,以故我們只能從1970年代的「草根性」中抽取「打斷手骨顛倒勇」的面對挫折精神,而要注意的是朋友們千萬不要用「節儉」、「樸實」這種「1970年代困境」中的「草根性實踐」去要求年輕人,而是要配合現代命題,抽繹「草根性」中的「轉生」、「重生」、「復生」觀念,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精神,去教導年輕人當面臨到各種困境,有可能是經濟、愛情、友情、親情、婚姻、學業等等,甚至是絕境時,都應記得「現代草根性」的「轉生」、「重生」、「復生」觀念,即「春風燒不盡,野火吹又生」的精神,配合當代歷史語境進行「草根觀念的現代轉化」才不會太古板而令年輕人無法接受,這也是「觀念現代轉化」的必要性所在!
(影片三:《野薔薇》轉引Youtube)
最後推薦一首「現代植物/療癒系」歌曲,戴佩妮的《野薔薇》,希望1980年代後的朋友們,如果覺得變成1970年代的「小草」略嫌「古老」的話,也可以選擇變成那面對挫折與失敗時,「永不低頭」、「驕傲無比」的「野薔薇」囉!

註一:http://tw.news.yahoo.com/%E8%AA%BF%E6%9F%A5-1-3-%E8%8B%B1%E5%9C%8B%E5%B9%B4%E8%BC%95%E4%BA%BA%E4%B8%8D%E7%9F%A5%E9%9B%9E%E8%9B%8B%E6%98%AF%E6%AF%8D%E9%9B%9E%E6%89%80%E7%94%9F-044515793.html

圖一:http://blogs.saschina.org/esther01pd2015/files/2011/05/20060714233554ba113d_2006071423355330830d_3.jpg
圖二:http://blogfile.ifeng.com/uploadfiles/blog_attachment/1102/88/1922588_9d31afd69c607d4d9407506be1ae552d.jpg
圖三:http://www.zjol.com.cn/pic/0/01/05/65/1056531_679124.gif

【延伸閱讀】
1.黃宗儀:〈第二章 後殖民的全球城市:《細路祥》中的草根香港顯影〉,《面對巨變中的東亞景觀:大都會的自我身分書寫》(群學,2008)
2.余華:〈草根〉,《十個詞彙裡的中國》(麥田,2011)

以上圖片、影片若有侵權,請留言告知,小編將立即撤除,謝謝您!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論「珠寶」:禮物與宮廷社會學下的物質文化展演

邱偉雲 2012.6.23
(圖一)
宮廷劇「甄環傳」與「步步驚心」是從之前一直延燒到最近,非常熱烈的討論話題,其中最扣人心弦的就是後宮嬪妃的相互傾軋。而近日在故宮展出的「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展」,更生靈活現的重現了當時一幕幕的「華麗危機」!
(圖二)
這次參觀展覽,對比中西的珠寶,有些初步的心得,大約可分成幾點:1.中國珠寶溫潤、圓滑、內斂,並且都是未經雕琢的珠寶原形;而西方珠寶則是精妙切割而使珠寶光彩奪目。如下圖所示:
(圖三)
(圖四)
其次,中國的寶石較多用綠松石、青金石、珍珠、璧璽等「半寶石」與赤金搭配,而西方則是用鑽石、祖母綠等等「寶石」組成,所以中國珠寶較為重視其吉慶喻意(註二);其三,中國的珠寶呈現出「立體空間敘事感」且具「深度意境」,而西方珠寶則呈現扁平的「淺碟華麗」,無敘事性:
(圖五)
如上圖五為「松鼠葡萄簪」,可見簪上左上右下各有一隻松鼠,而右上左下各有兩串由寶石組成的累累葡萄,整個「珠寶空間」呈現出一種「立體敘事性」,透過「松鼠」與「葡萄」象徵「多子多福」構設出一個吉慶敘事。
(圖六)
而相較圖六珠寶,就呈現出較為平面且無敘事性於其中;第四個在珠寶上的中西差異則是中國珠寶涵有「禮制尊卑」於其上,例如「東珠」(註一)即只有皇帝、太后、皇后能用,但西方珠寶則只要有錢就能買到,且「珠寶」所象徵者即「財富」,與中國「珠寶」象徵的是「尊貴」觀念孓然不同,以故西方「珠寶」不管是貴族或皇室配戴都是為了「炫富」,但中國「珠寶」則含有家族社會地位與尊卑貴賤的禮制密碼於其中,這是最大的不同所在。

「垂直」(向上流動)的社會學意涵

        綜合上述中西之歧異,我們可得出一個小結:中國珠寶不同於西方珠寶僅是裝飾或者為炫富工具,而是具有其禮制的儀式性、規範性與傳統中國喻意故事性於其中的「敘事載體」,這可以視為中西珠寶關鍵差異所在。而參觀完今日展品後,深深感到中國的尊卑貴賤禮制雖束縛著人們,卻也有極大的動力令人甘願於此束縛之中往上流動,期盼著自己的頂珠能從九品陽文鏤花金升到八品陰文鏤花金,再逐漸進階到七品素金、六品硨磲、五品水晶、四品青金石、三品藍寶石、二品珊瑚、一品紅寶石等等,猶如下面圖示的官員朝冠頂珠進階圖(小編案:採「由卑向尊」的向上等級次序排列):
(圖七:七品素金朝冠)
(圖八:六品硨磲朝冠
(圖九:五品水晶朝冠

(圖十:四品青金石朝冠
(圖十一:三品藍寶石朝冠
(圖十二:二品珊瑚朝冠
(圖十三:一品紅寶石朝冠
(圖十四:皇帝夏朝冠)
從上面的朝冠頂珠可以看見,雖然「步步驚心」,但若能「步步往上」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品大官,那即使「驚心」亦有人會勇往直前,這就跟我們網路遊戲打怪一樣,慢慢打怪升等,裝備最高級的神裝走在市鎮時,旁人對你側目的眼光,就足以令人心醉而三天三夜打怪練功也不怕,為的就是那種「尊榮」之感。如下列為網路遊戲《誅仙2》中層層向上的等級服制(小編案:以「天音」職業為例):
15級天音
30級天音
45級天音
60級天音
75級天音
90級天音
105級天音
120級天音
135級天音
150級天音
(圖十五)
從上面可以理解網路遊戲愛好者之所以不睡覺打怪的關鍵原因,無非就是想從15級類似乞丐的破落戶裝扮,晉升成150級雍容典雅的神裝,這就是網路遊戲能夠「宰制人心」的「紙娃娃系統」,其實就是運用了階級制度來控制人心。例如「甄環傳」中的甄環最後熬到「貴妃」之位,其頭戴「十六樹簪釵」(註二),顯示其無上尊榮,這也無怪乎後宮之人都想從最低階的「官女子」處心積慮、想方設法的往上爬到「答應」、「常在」、「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如下圖「甄環位階進化圖」亦可見這「等級」的迷人:
(圖十六:甫入宮)
(圖十七:莞常在)
(圖十八:莞貴人)
(圖十九:莞嬪)
(圖二十:熹妃)
(圖二十一:熹貴妃)
(圖二十二:聖母皇太后)
這樣的「等級制度」確實「迷惑」了後宮嬪妃,也「迷惑」了前朝大臣,為了這「步步向上」而不惜涉險於這前朝、後宮之中而無怨恨,為的就是能夠搶得那始終低於「皇上」與「皇后」的「臣子至尊」之位,這「步步向上」的「禮制」確實穩定了前朝臣子與後朝嬪妃,當大家都把力氣與焦點擺在爭奪「一品大臣」與「皇貴妃」之位時,「皇上」與「皇后」才能穩坐江山,這層層階級的禮儀制度,便是穩定江山的最好工具,雖是「步步驚心」、「步步殺機」,卻也是「步步榮耀」,令人醉心。

「水平」(同儕傾軋)的社會學意涵

而有趣的是今天看了這些宮廷珠寶,想起甄環傳中如「珠簪」、「玉墜」等「珠寶」,在宮廷社會中其實扮演了很重要的位置。雖然「珠寶」一般而言,都是用來彰顯身分與展示富貴,但從物質文化與宮廷社會學來看,「珠寶」作為一個「物質」,卻象徵與蘊藏著諸多人人關係於其中,而我們可以從幾個面相來說說「珠寶」在「宮廷社會學」中的位置與象徵意義。從「珠寶」中可以透漏「殺機」,可以「救命」,也可以「結盟」、「降罪」、「羞辱」,並可令人於「言語之先」即完成「溝通行動」,故「珠寶」誠然在宮廷社會學中,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以下就用「甄環傳」為例,來說解「珠寶」於宮廷社會中的一些作用。
(圖二十三)

一、作為「禮物」的功能性

法國社會學家莫斯曾指出「禮物」具有「交換性」,即送人「禮物」者期待對方「回禮」,而對方確實也有「回禮」的義務。(註四)而在這「送禮」與「回禮」的過程中即完成了「結盟行動」。閻雲翔則在莫斯之上進一步分析指出禮物可分為代表「長期關係」的「表達性禮物」與「短期關係」的「工具性禮物」。(註五)長期關係的「表達性禮物」比較好理解,如平常甄環一有好東西就會請姑姑拿去分一些給安陵容與眉莊,作為一個資源共享與維繫長期關係的「表達性禮物」。而「工具性禮物」又可依照類型分為付酬性質、巴結性質與賄絡性質的禮物。以下我們也已「甄環傳」為例來觀察「珠寶」作為「禮物」有哪些類型出於其中。

(一)付酬性質的禮物

如送禮給局外人並希望成為長期關係,這即如「甄環傳」中,後宮新進嬪妃一進來,華妃即命貼身太監周寧海分送嬪妃們首飾珠寶:「品兒和佩兒打開盒子,盒中盡是金銀首飾綾羅綢緞。品兒喜滋滋地說:『恭喜小主。華主子對小主很是青眼有加呢。』我掃一眼其他人,臉上也多是喜色,遂命太監抬著收入庫房登記。....流朱看我臉色,小聲地說:『華妃娘娘這樣厚賞,恐怕是想拉攏眉莊小主和小姐您。』」從這可看出華妃對於這群「新」加入「後宮爭霸戰」的「局外人」進行「賞賜」,即是一種想拉攏局外人以建立長期關係的「送禮行動」。
(圖二十四:左頌芝,中華妃,右周寧海)

(二)巴結性質的禮物

即是主子送禮給奴僕拉攏關係者,如甄環甫進宮,對於宮中為其安排的領班太監與宮女槿汐即先行巴結賄絡,如槿汐說道「能侍奉小主是奴婢的福氣。奴婢定當盡心竭力。」時,甄環即「轉頭喚來浣碧,說:『拿一對金鐲子來賞崔順人。』又囑浣碧拿了錠金元寶額外賞給康祿海。」由此可見「金鐲子」在此即是閻雲翔所謂的「巴結性質禮物」。
(圖二十五:兼具軍師與親人身分的槿汐姑姑)

(三)賄賂性質的禮物

如賄絡與走後門,在「甄環傳」中華妃收受前朝臣子的賄絡,幫忙向其兄長年羹堯舉薦,行買官之實,這也可以看見宮廷中賄賂性質禮物的蹤影。而這三種性質的禮物都是為了進行「結盟」,故「珠寶」在宮廷社會中,確實是一個重要的「結盟工具」;而如前述長期關係的表達性禮物在表面上看可以也視為「結盟工具」,但我們更願意相信那「禮物」不具功利目的性的結盟,而是代表著彼此的情感延續。
(圖二十六)
然而作為「禮物」的「珠寶」除了可以「結盟」外,還可以「羞辱」他人,如華妃要安陵容與甄環前往他寢殿唱歌給他與皇上聽,隨後結束後派周寧海至安陵容那送了一對「玉墜子」,安陵容一見大為震怒,因為作為「禮物」的「玉墜子」背後代表的是將自己與甄環當做「唱歌賣藝者」,才會賞「玉墜子」這種東西,因此作為「禮物」的「珠寶」不僅可「結盟」還可「結仇」,自此安陵容即將華妃視為死敵,日夜詛咒之;而如甄環送給安陵容一對和闐玉簪,也令安陵容感到這是向自己炫耀其受皇上榮寵,才能將這麼稀有的東西賜給自己。由此可見作為「禮物」的「珠寶」背後有深層的關係脈絡喻意,當在「送禮」時必須先考慮對方的感受才能贈送,如此才不會令「禮物」讓對方難堪或仇恨。

二、作為「符碼」的象徵性

「珠寶」作為一個「器物」,自然帶有「記憶」與「符碼」,而「珠寶」本身也憑藉這些記憶符碼,在社會關係中產生著巨大的作用。如象徵情誼的「珠寶」:甄環說其與陵容姐妹相稱,連一支玉簪也輪流插戴。這顯示出女子情誼可用「珠寶」象徵,與男子說同穿一條褲子長大有異曲同工之妙;又如甄環要將陵容引介給皇上時,其費盡心思打扮陵容以取得皇上之青睞:「我拔下頭上一支金崐點珠桃花簪斜斜插在她光滑扁平的低髻上,長長珠玉瓔珞更添她嬌柔麗色。」這「金崐點珠桃花簪」從甄環頭上拔下送給陵容,顯示兩人同用「一簪」之「禍福與共」的「姐妹情誼」。
(圖二十七)
而「珠寶」象徵「貴賤」的部份,則如「甄嬛傳」開場中提到甄環的首飾是「碧玉七寶玲瓏簪」:「頭上斜簪一朵新摘的白芙蓉,除此之外只輓一支碧玉七寶玲瓏簪,以彰顯我是吏部侍郎的女兒,並非一般的小家碧玉,可以輕易小瞧了我去。」而相較於安陵容則是「銀簪子」:「我看一眼安氏的穿戴,雖然衣裳全是新制,但衣料普通。頭面除了髮上插兩只沒有鑲寶的銀簪子,手上一隻成色普通的金鐲子,再無其他配飾,在打扮得花團錦簇的秀女群中未免顯得有點寒酸。」這顯示出「珠寶」象徵著「出身」與「家境」,故可僅透過「珠寶」而不用言語,即使人們能判別自己之社會地位,而令他人自知應當「尊」於己或「卑」於己,故「珠寶」呈現出一種「身分」,也是一種無言的「溝通」形式,可讓觀看者能先行讀取訊息決定人人之間的尊卑關係。
(圖二十八:安陵容初登場的樣態,因其父僅為縣令而極其自卑)
而「珠寶」象徵「個性」的部份,則如綠霓的「珠寶」即「並非尋常宮嬪愛用的金簪玉器一類,而是一對嵌虎睛石銀簪,耳上一對平金貓眼耳墜,最惹眼的是胸前一串青金鍊子,鍊子中央拇指大的一顆琥珀,色澤暗紅通澈,裡頭橫臥著一隻蜜蜂。」但那藏蜂琥珀卻也說明瞭綠霓之得寵,令甄環不加以小覷「單瞧她那串鍊子上的琥珀,就曉得她有多得寵。那顆藏蜂琥珀是小小一個常在可以用的麼?”」由上可見「珠寶」能夠象徵著各種情感、身分與配戴者的性格,並能幫助人們進行無言的溝通行動,以決定自己與珠寶佩戴者最為適切、合禮的互動位置。

三、作為「手段」的工具性

在「甄環傳」中一個比較有趣的觀察是「罪」與「珠寶」的關係,具有「降罪」與「請罪」的象徵與媒介意義。如甄環首次晉見皇后時「挑了一對玳瑁製成菊花簪,既合時令,顏色也樸素大方。」藉此避免落入別人以「不夠喜慶」加以譴責,又可避免別人以「太過招搖」進行批評,從這可知「珠寶」的選擇可以成為宮廷中「降罪」的媒介,故挑選合宜場合配戴合宜珠寶,方能在宮廷社會中明哲保身;隨後甄環也非常注意「珠寶」可能會成為「降罪媒介」而格外注意:「步搖原是貴嬪以上方能用的,上次皇上賜我已是格外施寵。今日非節非宴的太過招搖。皇上雖寵愛我,也不能太過僭越了。浣碧只得放下,揀了支蝶花吊穗銀髮簪別上」從這更可見「珠寶」的使用不當,會坐實招搖之罪而招來殺身之禍;但當甄環成為貴妃能夠正式帶上步搖時,也回憶當年對於「珠寶」使用的「步步驚心」:「所戴簪釵有六樹,分別是金鏨紅珊瑚福字釵一對,天保磬宜簪一對,最出彩的是一對鎏金掐絲點翠轉珠鳳步搖。步搖本是貴嬪及以上方能用,雖然玄凌早賞賜過我,可是今日方能正大光明地用,步搖滿飾鏤空金銀花,以珍珠青金石蝙蝠點翠為華蓋,鑲著精琢玉串珠,長長垂下至耳垂。天保磬宜簪上精緻的六葉宮花,玲瓏的翡翠珠鈿,垂落纖長的墜子,微微地晃。如此還不夠,發髻間又點綴紅寶石串米珠頭花一對,點翠嵌珊瑚松石葫蘆頭花一對,方壺集瑞鬢花一對。」由此可見「珠寶」之運用若不當即會招來殺身之危機。
(圖二十九)
而有趣的是「珠寶」也成為「請罪」的象徵,如華妃害甄環流產,故「脫簪」象徵戴罪之身:「李長忙趨前道:皙華夫人跪候在棠梨宮門外,脫簪待罪」(小編案:古代后妃犯下重大過錯請罪時的禮節。一般是摘去簪珥珠飾,散開頭髮,脫去華貴衣物換著素服,下跪求恕。)由此見「珠寶」的穿戴與否象徵著是否為「有罪之身」。

餘論

比較有趣的是在「甄環傳」中「珠寶」還是情人、夫妻防止另一半外遇的好法寶,如甄環與王爺意亂情迷之際,「珠寶」的掉落,宛如良心之鐘一響,敲醒甄環的濃情蜜意,故「珠寶」蘊藏著人的「情感」,能發人深省:「我竟然感到心虛,一瞬間辨不清方才與我高談闊論的那人是不是細心收藏了我的小像與杜若一並珍藏的那人。直到髮髻上那支鏨金玫瑰簪子滑落砸在手臂上,才疼得恍然醒神過來。鏨金玫瑰簪子是日前玄凌所賜珠寶中的一件,我瞧著手工好,款式也別緻,便別在了髮髻上,連換作宮女服色也不捨得摘下。誰想它打磨的這樣光滑,頭髮一松幾乎受不住。乍然一見這簪子,立時想起自己是玄凌寵妃的事實,倉促間迅速決定還是裝作不知最好。極力鎮定收拾好心緒,把杜若與小像放於衿纓中收好,才平靜喚他,『王爺似乎掉了隨身的衿纓。』」
(圖三十)
在此這「偶然剛好」掉落的「鏨金玫瑰簪子」既存在玄凌情感的「象徵性」,還附帶了防止愛妃出墻的「功能性」,甚至若作者一時興起,將結局改寫成「玄凌」發現愛妃外遇後,一怒之下命愛妃以「鏨金玫瑰簪子」自刎,則此「珠寶」便具有由愛生恨賜死愛妃的「工具性」意涵,因此作為「珠寶」雖表面看似僅為裝飾之物,但其中卻牽引著宮廷社會的脈動,也令人不容小覷「珠寶」這「無聲語言」之威力。

註一:由於東珠產於滿族龍興之地,極為珍貴,故據《大清會典》記載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之尊可使用,因此也可理解皇貴妃之朝冠亦用東珠,顯示與皇后同樣尊貴。參見http://www.npm.gov.tw/exh96/Dazzling/descriptions02_ch.html。
註二:青金石、蜜臘、珊瑚、綠松石因為材質色澤,用以祭祀天、地、日、月諸神,飾品設計則往往具備福、壽、平安等吉祥或節慶的意涵。參見http://www.nownews.com/2012/06/08/327-2822156.htm
註三:即「十六樹簪釵所成的赤金綴玉十六翅寶冠,以雙鳳步搖為首、紫晶六鸞為翅、翠羽八翟為尾,赤金鏤空金花銀葉為座,嵌芙蓉石、紫瑩石、孔雀石、月光石、藍寶石、玫瑰晶、東菱玉為綴,明珠、綠髓、白玉、珊瑚、為鳳、鸞、翟身,雙鳳口中銜下紅寶長串挑珠牌,翡翠為華雲,金題、白珠璫為簪珥,散落無限晶致華耀、珠輝明光。」參見流瀲紫:《甄環傳》
註四:(法)莫斯著,汲喆譯:《禮物:古式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理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註五:閻雲翔著,李放春等譯:《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會網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圖一:http://ads.nongnong.com.tw/thumbs/editor/swfupload4fd5a1fe140da?size=600
圖二:http://www.voila.tw/expos-arts-visuels/files/2012/05/exposition-cartier-pic_opt_opt.jpg
圖三:http://img.vogue.com.tw/userfiles/sm/sm750_images_A0/6957/2012061160039417.jpg
圖四:http://img.vogue.com.tw/userfiles/sm/sm750600_images_A0/6957/2012061160220125.JPG
圖五:http://www.evoketw.com/wp-content/uploads/2012/06/e4.jpg
圖六:http://img.vogue.com.tw/userfiles/sm/sm750_images_A0/6957/2012061160390617.png
圖七:http://www.neixiangxianya.com/uploads/allimg/090728/1U50B492-49.jpg
圖八:http://www.neixiangxianya.com/uploads/allimg/090728/1U50B128-45.jpg
圖九:http://www.neixiangxianya.com/uploads/allimg/090728/1U50C1D-40.jpg
圖十:http://www.neixiangxianya.com/uploads/allimg/090728/1U5063401-35.jpg
圖十一:http://www.neixiangxianya.com/uploads/allimg/090728/1U5064X4-30.jpg
圖十二:http://www.neixiangxianya.com/uploads/allimg/090728/1U50B5C-26.jpg
圖十三:http://www.neixiangxianya.com/uploads/allimg/090728/1U5062919-25.jpg
圖十四: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09/8c/a3.jpg
圖十五等:轉引自http://zx.tgbus.com/gl/tys/20090927170719.shtml、http://www.2000fun.com/thread-3036195-1-1.html
圖十六:http://admin.eladies.sina.com.tw/news_images/img_bj/lx/beauty/shehua/2012/0428/U5120P8T1D1146756F913DT20120427225856.jpg
圖十七:http://www.psycofe.com/uploads/images/20125811410312.jpg
圖十八:http://f1.img.fengone.com/cms/img/2011/11/17/c8bfb70a5f6da728bb8ab679df2fbab5_550x700x2.jpg
圖十九:http://news.hftogo.com/d/file/gouwu/57/201203/ea0c5bf4bef2d06d288c12f39b0705ca.jpg
圖二十:http://img.uusee.com/2012-01-30/201495518.jpg
圖二十一:http://upload.hljtv.com/2012/0509/1336530594933.jpg
圖二十二:http://i8.hexunimg.cn/2012-04-18/140522196.jpg
圖二十三:http://image.s1979.com/allimg/111216/378_111216093239_1.jpg
圖二十四:http://big5.jrj.com.cn/gate/big5/img.jrjimg.cn/2012/05/20120502140013865.jpg
圖二十五:http://big5.jrj.com.cn/gate/big5/img.jrjimg.cn/2012/05/20120502140012554.jpg
圖二十六:http://i5.ce.cn/district/newarea/roll/201204/11/W020120411628750226913.jpg
圖二十七:http://imge.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20331/f04da22dd72510e0e1db53.jpg
圖二十八:http://img.55bbs.com/6/184/liXhuqR1vrYcU_500.jpg
圖二十九:http://photocdn.sohu.com/20120410/Img340214887.jpg
圖三十:http://www.firstfeeling.cn/system_dntb/upload/%E7%94%84%E7%A4%BC%E6%81%8B.jpg


以上圖片、影片若有侵權,請留言告知,小編將立即撤除,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