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Announcement

20世紀末至21 世紀初是由「無電腦時代」進入「全電腦時代」的重要轉折關鍵,回想數十年前一般人尚不知「電腦」為何物?但在今日卻行、住、坐、臥皆離不開電腦,「數位資訊」成了當代重要命題,對各領域造成重大影響。其中頗令人注意者,即「觀念」在「數位時代」中的頻繁流動,造成「觀念」自身快速地不斷被置換與洗汰。而「觀念」作為人們行動意志的主導,更令我們有必要在這觀念「瞬生即滅」的時代,透過觀念史的研究,掌握百年來觀念之流動過程,唯有理解諸多觀念的發展,才能較好地理解為何現在藝術作品、建築設計不再那麼重視對稱與秩序,而專主於特殊造構,若不從「觀念」入手則難以解釋,若從「觀念」入手,才能發現這是由於當代人們的「審美意識」隨著以「奇」代「美」之觀念變動而產生的改變。因此唯有理解「觀念」的變動與發展,才能較好地解釋這世界的諸多行動,這正是「觀念」研究於當代之必要性所在,而這是一個觀念討論的空間 ,歡迎大家來討論並重新界義「觀念」!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完形」之外:殘缺與斷片之「美」

「美」若是就觀察深度而言,可以分成第一層形式美,第二層寓意美,第三層觀者與被觀物之間特殊的共鳴之美;則談「美」一般而言,可以思量到三個層次即足夠。

但有趣的是,不管是在哪個層次談「美」,大部分的人會很快的指稱一種具有整體感,圓融感,和諧感的人、事、物為「美」,而具有以上特徵者正是他們認為「美」的體現;然若我們以老莊反式思維出發去「兩行」其「美」,則「美」是否可能也體現在不整體、不圓融與不和諧之人、事、物上呢?

或許我們從殘缺與斷片中,可以略略體會並掘發這種「缺陷美」的美感關鍵為何?

在殘缺與斷片中,觀者可在缺陷對象物中,馳騁自己的想像,不受拘束的為這斷片或殘缺進行圓滿想像;賦予這殘缺斷片金戈鐵馬的英雄想像,賦予這絲巾一角一個泣血動人的愛情故事;從此角度來說,雖然對象物是殘缺斷片,但觀者仍是為這斷片彌足了一個圓滿無缺的虛擬;在虛擬的想像中,殘缺斷片找到了歸宿,而「美」也就在此呈現。

就此而言,所謂殘缺斷片的「缺陷美」,似也因為具有一個最終透過虛擬想像而圓滿的過程,並在這終極之境中到達了「美」之境;在此虛擬想像的境界中,殘缺斷片終究透過眾多觀者的虛擬,而在眾生的存在中完形的存在了,正是這虛擬完形想像,而使「缺陷美」成為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